2020年欧冠夺冠热门

2020年7月 2020年欧冠夺冠热门 > 企业内刊

经营环境五大改变,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

编辑: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疫情防控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生活方式改变时,意味着商业模式的重构就会出现。任何环境下,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致力于不可替代性,这决定了你能不能够找寻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可能性。

如何认知新常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感受到很多变化。 我特别喜欢诚品书店。敦南诚品这家 24小时全天候运营的书店,1999年开业至今,灯光从未熄灭过。但是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5月31日,这盏灯熄灭了,5万人在大雨中熄灯倒数。 

同一天,人类历史上首次商业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这两个事件都很具有代表性,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大家面对的将是一个不再熟悉的世界,这对每个人都是巨大的考验。体现在经济上,企业就没有办法再沿用过去的模式、过去的发展速度和过去的增长方式。大家称之为经济进入新常态

 这种新常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 全球停摆的风险,叠加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之间的左右互搏。当你集中力量去解决危机时,可能你在恢复经济中就会有风险;你集中力量去恢复经济时,可能疫情防控上就会有风险。

2. 大概率下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3. 从中长期的视角去看,会存在几个变化。一是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格局会发生变化;二是全球产业布局会受到挑战;三是少数大企业会更强;四是科技企业,包括生命科学、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讲,要活下去,要自我变革,创造未来;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大家需要跟新常态去共处,致力于不可替代性和持续的学习,因为大家面对的是未知。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如果从企业经营的视角去看,需要有三个维度的调整和重构:第一,疫情正在破坏全球制造业的基本原则,由此带来完全不同的供应结构与成本结构。企业一定要转换自己,拥有全新的成本能力和效率水平。如果依赖原有的产业链来构建你的成本和效率,就没有办法应对新常态的挑战。第二,疫情全球防控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全方位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变着生活方式。当生活方式改变时,意味着商业模式的重构就会出现,因为商业要服务于生活方式。第三,数字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加上了变化的速度,大家称之为当下的冲击。这些变化无法用过往的经验去理解,其实是一种超越传统认知的存在。因此,必须重构价值体系。

 

经营环境五大变化

这是从大背景上去讲,我其实更关注的是,各个行业都会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一些本质上的改变。

过去不管经济发展的状态如何,大家始终都处在一个经济增长的环境中,只是增长速度快慢的问题。当春节前后的停摆以及全球停摆出现时,大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

所以,每一个经营者都需要理解,整个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性,变化更快,更不稳定,也更具有挑战性。

大家如何从本质上去理解经营环境的变化?在我看来,有五大变化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在线化、数字化是必选项。以前大家可能认为在线化、数字化在to C端的应用更广泛,做资源或是做供应的企业可以晚一点再转。但在疫情期间,在线化、数字化成为所有行业的必选项。反映在生活方式上,大家都尽量保持距离,减少聚会、聚餐;反映在工作方式上,远程协同已经是一种可选的工作方式;反映在商业方式上,最近直播带货非常火,很多企业家也开始带头直播带货。

第二,一切都正在转化为数据。早在2016年前后,我就开始讲这个概念,这一次疫情让大家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转化为数据。以餐饮企业为例,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非常大。有人就问我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让你当一家小餐厅的老板,你如何危机自救?我回答,这家餐厅其实可以想办法在自己与顾客之间建立一个数据的连接,把周围的顾客都连起来。做好餐之后,迅速通过快递小哥将餐送达给顾客。当大家在物理距离上被隔离时,你如果拥有数据和数字的能力,就有可能找出一个价值创新或模式创新的方向。因为大家都居家,其实很希翼有人能送餐,这个业务就可以养活这家餐厅。具体来说,当一切都在转化为数据时,企业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突破:一是模式创新,二是效率提升,从而更具有竞争的能力。

第三,价值回归成为关键。全球经济进入衰退,资源一定是稀缺的。所以,一定要更聚焦于你能够创造的价值。疫情促使大家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应该是更加理性地去消费。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更好的企业、更好的服务可以进行强强联合。

第四,从竞争模式转向共生模式。我和廖建文老师在做基于数字化的战略模式研究时,得出一个结论:数字化背景下,你的底层战略逻辑一定要变。在工业时代,企业要满足顾客需求,就要讨论相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一定就会有竞争这个概念,然后企业会有输有赢;但在数字化时代,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去满足需求,而是创造顾客新需求。以智能手机为例,在它没出现之前,大家并没有把手机作为终端这个需求,对大家来说,手机只是通讯产品。但当苹果将智能手机创造出来时,大家马上开始转换,认为手机就是一个终端,能帮助到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这时,整个手机产业价值释放的空间就完全变了。苹果并没有用对手的概念,而是与更多伙伴共生,与苹果应用的合编辑、伙伴们共同开发,不断丰富手机作为智能终端的应用场景,打造了一个共生的系统。当这个共生的系统创造出非常大的顾客新需求时,大家就看到这个行业完全被唤醒了。今天,很多行业都供大于求,实际上是顾客不够。当你需要去创造新需求,寻求新的生长空间时,就一定要在战略上从竞争模式转向共生模式。

第五,产业价值及产业价值链重构。 大家已经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互联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已经嵌入到各个行业当中。当它不断嵌入的时候,大家就会看到很多新兴的产业和新兴的价值被释放出来。企业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寻求到持续成长的可能性,就要有能力和产业伙伴一起成长。

在《危机自救》这本书中我提到,疫情期间,Tencent、阿里、HUAWEI、携程等企业都发布了《告伙伴书》,提供各种可能性让整个生态伙伴得以成长,也使得它们自身的产业生态变得更加有力量来抵抗不确定性。另外,因应这样的变化,其实会有新产业布局出来,包括大家今天讨论的新基建、5G技术和新技术价值。

 

变与不变,企业如何寻求发展

企业要在新常态下应对上述环境的变化,应该如何做?

 

1. 回归顾客价值

企业能不能在一个市场当中存活下来,并且持续地走下去,根本原因在于能不能真正回归顾客的价值。德鲁克认为,企业其实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创造顾客。我自己因为研究数字化的时间比较长,在这样一种变化的背景下,往前推了一步,我认为企业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创造顾客价值。如果你能够持续地创造顾客价值,跟随顾客的成长,甚至引领这种成长的时候,我相信你在变化当中一定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有些时候大家会看到,一些企业为了寻求自己本身的过度成长,而没有遵循回到顾客价值这一准则,有可能它就没有办法存续下去。所以,我常常建议企业去思考,在顾客价值的创造上自己到底贡献了什么。

 

2. 致力于不可替代性

任何环境下,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致力于不可替代性,这决定了你能不能够找寻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可能性。

大家去观察那些活了5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会发觉在致力于不可替代性这一点上,它们做得很单纯,就是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能不能真正踏实地专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然后不断地去理解顾客。

 

3. 拥有数字化的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数字化就是通过连接,实现各种技术创新。其实就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把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重建。这次疫情让大家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作数字世界、虚拟世界。它把数字世界跟真实世界做了重建和融合,让两者能够很好地连接在一起,然后提供新的可能性和新的解决方案。当物理世界隔离的时候,你会发现数字世界是连通的。所以,即使线下交流完全停顿时,大家发现还是会有很多零售企业、餐饮企业活得很好,原因就在于它们拥有数字化的能力。

 

4. 构建协同共生型组织

这个时代正转向平台化、云化,其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开放、连接与协同。在组织管理上,就要求组织是共生型组织,能够真正做协同管理。

最近有人问我,相较于线下工作来说,大家在线工作的效率如何?这其实就取决于你的组织有没有形成协同管理的工作习惯,是不是具备共生组织的能力。如果你们本来就有协同管理的工作习惯,其实在线工作的效率应该是高的。

今天,大家可能必须得在线了。所以你要能够形成协同共生的组织,然后真正构建出开放、连接和协同的效率,让你与更多的伙伴,无论是员工还是价值链上的伙伴,都能找到新的成长空间。

 

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大家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你要学会的,其实并不是去做预测,而是有能力不断进化应对,然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有能力去解决。

我去南极的时候听到过一个故事。100多年前,探险家们的梦想就是走到南极点。终于有两个团队准备好了,一个是挪威的团队,一个是英国的团队,他们在同一个时间出发。一个月后,挪威的团队走到了南极点,然后安全地返回。过了一个月,英国的团队才到达南极点。他们其实有点沮丧,因为他们的目标是第一名。但最令人心痛的是,因为迟了一个月到,在他们返程的途中,气候变得非常恶劣,最后全队没有一个人生还。

后人去研究,为什么两支旗鼓相当的队伍,都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同时起步,最后的结果却相差如此之远?结果发现只有一个区别,挪威的团队在去程和返程的路上,无论天气好坏,每天坚持走30公里;而英国的团队遇到天气好时,就多走些,天气不好,就少走。

这就是我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如果想要达成目标、做到最好,最重要就是每一个当下都做到最好。把每一天都当作最重要的一天,无论天气好坏,30公里一定坚持走完。在一个极限环境里,成功的方法也不过如此,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返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