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锦华温泉酒店,目及之处皆是自然景色与恢宏建筑群的和谐共融。在这里,白天观云湖,夜晚听蛙鸣,耳边还传来楼下草坪音乐节的布鲁斯调,十分惬意。
五六月,正值丹寨雨季。大家来到小镇时,刚好是下着小雨的傍晚,石板路有些湿漉漉。雨轻如沙遥坠远山,泛起薄雾一片,如梦如幻。外地的朋友一来,便秒懂了“云上丹寨”的妙义。
因丹寨多雨,所以雨和云之间,既有温柔的缠绵,又有动人的回响。特别是到了傍晚,云霞更是变幻莫测,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处处皆画屏,惬意后花园
驶过丹寨的老大桥,大家沿路蜿蜒上坡前往丹寨万达锦华温泉酒店。目及之处皆是自然景色与恢宏建筑群的和谐共融,颇具气势。
在酒店门前下车,从门前引导、行李提运到入住办理,热情友好的酒店服务员,一波操作有条不紊。
我的目光游走于大厅的各个角落,真是处处都在画屏中。锦华温泉酒店由万达酒店设计研究院设计,并成功入围英国SBID国际设计大奖“最佳酒店客房及套房设计”——该奖是室内设计界最具声望的奖项之一。
此次大家入住的是北区的豪华客房。一进门,我就被客房落地玻璃窗外的美景给震慑住!天边的五彩云霞、世界第一大水车、东湖以及对岸的小镇街铺,一一映入眼帘。
我的搭档熊瑛是丹寨的室内设计师。她说,这不是一座凭空而降的生硬建筑,而是接地气、凝聚当地民族学问精髓、与丹寨一草一木融为一体的惬意后花园。熊瑛说:“作为一个民族建筑爱好者,看到本土元素被大师们玩出了花儿,对我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锦华酒店的每个房型都是湖景房。白天观云湖,夜晚听蛙鸣,耳边还传来楼下草坪音乐节的布鲁斯调,十分惬意。
品特色美食,享快意人生
位于温泉中心二层的北岸全日餐厅以自助餐为主,另有苗侗特色酸汤明档零点。
让我惊喜的是,在北岸餐厅不仅吃到了丹寨的“魔芋炒鸡”“韭菜根”“丹寨米粉”等特色美食,还品尝到了出产于丹寨的茅台悠蜜系列蓝莓果酒果汁,喝到超爽!“夜宵C位”小龙虾和烤肉,美女和小朋友们超爱的甜品饮料,也都一应俱全。
赏着餐厅外的美景就餐,所谓快意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吧!
青山绿水间,汤池高大上
云沁温泉中心连着锦华酒店,分室内及室外温泉区,涵盖38个泡池、多功能休息区以及各种娱乐休闲设施,可同时容纳600人。这个温泉不仅档次够高,挖得也够深,水源取自丹寨龙泉山脉2800米地下。身为丹寨人,我感到既惊讶又赞叹。
奔走一天,静下来在水汽蒸腾氤氲中洗涤身心,能让人通体舒畅。老友LULU是丹寨一名语文教师,她与4岁的小女儿一同来体验。室外温泉还能看到东湖自然风光,青山绿水间,鸟语花香处,她忍不住感慨:“泡汤何必去远方,家门口就有如此高大上的温泉,最适合带家人来。”
小镇夜色美,劝君莫辜负
我曾说过,小镇的夜色决不能辜负!
每次在这里入住都舍不得睡,一定要在小镇上溜上一圈,赏赏水车旁的月色,听听鼓楼下的侗歌,加入热情的篝火之舞……
如今,小镇更多了一条长达4.5公里的环湖跑道,它没有车水马龙,唯有用你的脚步来丈量小镇之美,绝对能感受到心的安宁。
小镇将常年举行云上马拉松,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国跑步圣地。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这里绝对值得一去。
丹调不单调,自有黄金屋
乘着夜风走过锦华酒店、温泉中心、丹绿丹红小院,最后来到酒店建筑群最南侧——东湖岸边,便是四期项目中最有学问气息的丹调图书馆了。
说到如今的打卡圣地,概念新潮的图书馆一定算一处。无论信息媒介如何更迭,书籍,永远是最香的存在。
回想起2017年8月,我在小镇东湖旁拍《我是丹寨人》,玉镯儿老师曾在短片中说:“我写过一首歌叫《夕颜》,写的就是丹寨东湖,希翼在湖边开一家咖啡店,一面墙是书,一面墙是唱片。”没想到两年后,小镇就帮她梦想成真。
喜欢线上听书看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樊登。丹调图书馆,就是樊登读书战略合作的第一个落地项目。现藏樊登解读、畅销、人文社科、地理非遗、传统学问等各类图书总计2074册。此外,我还看到不少由丹寨编撰的珍贵书目,当地人文风情尽在书内。
既然是“丹”调,就一定得有丹寨的气息。馆内别出心裁的竹木结构书架,从一楼延伸至二楼,满目皆是书海。馆内上方的灯具印文颇具内涵,上面刻着国家级非遗“苗族贾理”的选句,它们是苗族口头经典“贾”文,被誉为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说到苗族贾理,我就必须要提到一位丹寨老人,他是苗族记忆的守护者——王凤刚。年轻时的王凤刚,凭着对民族学问的一腔热爱,踏遍了丹寨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收集整理苗族的“贾”学问。
后来他身患重病致瘫痪,却几十年如一日,独立收集整理译注完成《苗族贾理》巨著计80万字,为保护和传承苗族学问遗产做出重大贡献。王老曾说过,“人的生命有限,学问的魅力和价值永恒”。如果你想探寻苗族古老的精神学问,可以来丹调图书馆找找答案。
“丹调”不仅有厚重的内涵,也有动人的小故事。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几位礼貌有加的小哥哥小姐姐,他们总会面带笑容,轻声软语地为客人们先容。其中一位小姐姐热心帮我照相,询问才得知,她是丹寨南皋乡九门村人,叫文玉梅。因为万达四期的开业,她成了丹调图书馆的店员。
文玉梅曾是当地文工团的演员,后来去浙江打工,虽然有着不错的工资收入,但因为太挂念家乡亲朋,还是选择回家结婚生子。当她看到小镇丹调图书馆在招聘时,欣喜若狂,立马报名入职。文玉梅说,虽然自己书读得不多,但希翼从事一份能丰富自己的事业,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鼓励自己的孩子勤奋好学。
她用一句话描述了自己当下的心境:“择一城终老,与良人为伴,染一事熏陶,就不枉此生了。”
看到文玉梅在丹调图书馆悉心整理书架,一本本图书在她手中宛若珍宝,我仿佛感受到:这里,就是她理想中的“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