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学问集团开工哈尔滨、南昌、合肥、青岛、无锡5个学问旅游城项目,其展示中心如颗颗璀璨绽放的明珠镶嵌在每个万达学问城项目中。展示中心的建筑创意灵感,取材于当地丰富的学问特色,以中国传统学问作为创作元素,个个凝结着中国学问精髓的悠久历史、光辉灿烂的传统文脉,以形象生动的建筑表现力精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万达城这一梦想,以实体形象初次绽放。
开放即轰动
展示中心从产品定位、学问立意直到规划选址、成本造价乃至开工庆典的细节无一不凝聚着集团领导的心血。早在第一个学问旅游城哈尔滨项目中,董事长王健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一个万达学问城就是一个城市的新中心,其产生的影响力是作为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区域的学问、旅游、商业、生活中心,展示中心作为万达学问城的学问展示载体,设计应完美地融合中国学问元素的内涵,并将学问创新元素注入其中,要起到展示万达学问项目、先容项目产品及立意特点、宣传万达学问产品的作用。
4月28日哈尔滨项目盛大的开工典礼;9月22日青岛东方影都项目云集世界影视明星的庆典仪式,均在中央电视台的资讯联播节目中播出。其项目展示中心极具学问特色的建筑创意、学问旅游城极具创新的娱乐主题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万达学问旅游城这个中国乃至世界新崛起的学问产品。展示中心作为万达学问城建设的排头兵,开放即轰动,其形象展示产生的效应远远超出广告宣传的作用。展示中心的精彩绽放体现了董事长精准的市场定位决策与宏观布局的战略思想。
徜徉于万达学问城展示中心,人们感受到深厚学问底蕴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惊叹于展示世人面前科技与传统学问完美结合的万达文旅城,其恢宏的规模,融入中国传统学问创新的娱乐项目,均为世界领先。展示中心的设计在体现学问底蕴、设计创新的同时,其设计品质更是秉承了万达企业学问的核心理念“国际万达,百年企业”。
哈尔滨:动感的冰壶
哈尔滨被誉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为中国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问名城和国际冰雪学问名城,在当代国际上享有“冰雪运动之城”的美誉。2000年,中国第一支冰壶队哈尔滨市队艰难成立;2003年,第一支国字号队伍诞生,同年,中国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自此,世界冰壶赛场才有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黑龙江省是中国冰雪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冰雪学问艺术的启蒙摇篮。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更是将这种学问带向了全世界。哈尔滨项目展示中心的建筑形体取材于当地的冰雪运动学问,立面形象为具象的“冰壶”形体。运用“冰壶”在运动中优雅的旋转之美,建筑立面着重表现建筑冷暖的感受,形体的明暗及动静中的自然。同时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变换外立面的灯光效果模式。“冰壶”的主体材料为白色铝板,顶部以及“冰壶”壶把部分为红色铝板。设计中利用运动感强烈的螺旋放射线条,以及带有方向性的椭圆来完成景观构图和小品设计,使画面富有韵律及丰富的动感。哈尔滨项目展示中心已于2013年7月20日精彩开放。
南昌:静雅的青花瓷
南昌,简称“昌”,又名豫章、洪城、英雄城,江西省省会。南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学问古都,具有非常深厚的城市学问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南昌的洪州窑是最早的青瓷窑,唐陆羽《茶经》记载,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从东汉晚期始,经三国、两晋、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历史。南昌项目展示中心取材于江西瓷学问,董事长王健林于2013年4月5日最终确定创意和效果方案:建筑形态取圆形为基本构图形式,整个形体圆润、自由舒展,犹如一个即将开启的珠圆玉润的“瓷盒”。“瓷盒”——存放首饰、珠宝等贵重物品的容器,可谓“藏宝盒”。展示中心犹如一个即将开启的宝盒,将为南昌展示一个全新的学问建筑。建筑立面采用浮釉印刷玻璃模拟青花瓷的效果,外表面的纹饰采用牡丹图案(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建筑主体将瓷器学问的引用作为蓝本,并结合建筑主体将其所传述的学问内涵延伸,形成与其密不可分的景观主体。南昌项目展示中心已于2013年8月18日精彩开放。
合肥:喜庆的花鼓
合肥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隶属合肥的凤阳有中国花鼓之乡的美称,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学问遗产名录。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合肥项目的展示中心建筑形体取材安徽省民俗学问,董事长王健林于2013年6月5日最终确定创意和效果方案:“凤阳花鼓”。建筑立面元素为很具象的凤阳花鼓,引用凤阳花鼓的肌理和形态,寓意喜庆祥和,极具安徽当地学问特色。立面主体材料为红色铝板,顶部采用白色铝板,底部考虑使用功能采用玻璃材质,立面上部分构件及入口处采用金色铝板,使建筑表面有丰富的光影变化,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增强了建筑的识别性和代表性。合肥项目展示中心已于2013年10月18日精彩开放。
青岛:炫彩的鹦鹉螺
青岛是一座历史学问名城,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青岛地区昔称胶澳,公元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决议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制。如今的青岛为中国综合实力前12强城市,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学问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青岛项目的展示中心取材滨海城市的海洋学问,董事长王健林于2013年7月7日最终确定创意和效果方案:建筑形体为具有历史底蕴的海洋活化石——“鹦鹉螺”造型。鹦鹉螺(学名Nautiloidea),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而数学家们,更专注于鹦鹉螺外壳切面所呈现的优美的螺线。鹦鹉螺的螺旋中暗含了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而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的两项间比值也是无限接近黄金分割数的。展示中心提取了“鹦鹉螺”螺旋的自然曲线,将曲线塑造的独一无二的完美形态应用到建筑中,并根据建筑功能的排布对造型进行合理调整(入口和采光等必备元素都予以考虑),最终使建筑形态与使用功能达到完美平衡。建筑表皮由渐变的橙色与白色金属铝板交错叠加,下方衬以玻璃幕墙。建筑表皮在阳光下色彩会有微妙的变化,体现出鹦鹉螺的特色。青岛项目展示中心已于2013年11月16日精彩开放。
无锡:独特的紫砂陶艺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 “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已是当时的经济、学问中心,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无锡的宜兴盛产紫砂壶,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蠹,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有名可考的紫砂名人是明正德年间供春,其壶被称为“供春壶”。独特的材质、优美的造型、丰富的学问内涵、庞大的喜爱者群体,是紫砂学问永恒的生命。继四大金刚融合当地学问的思路,无锡项目展示中心取材于当地的紫砂学问,董事长王健林于2013年6月30日最终确定创意和效果方案:建筑立意紫砂陶艺——“紫砂壶”。展示中心主体采用开封式双曲面铝单板,表面氟碳仿紫砂喷涂处理,8.4米标高以上的壶把圆形内造型采用半隐框采光顶幕墙体系,将“紫砂壶”的古朴、典雅与灵动的气韵完美地表现出来。项目展示中心将于2014年3月15日精彩开放。
倾力打造 精彩绽放
展示中心设计创意能否达到预期的精彩效果,是从集团领导到项目企业关注的重点。哈尔滨项目的“冰壶”作为第一个展示中心,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开工到开放的全部工作,其复杂形体的设计效果实施、各专业施工组织的交叉作业同步进行。其间,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撑下项目企业设计部加入 “BIM三维数字化设计”,通过三维立体模型,引导施工,出现问题及时沟通,有效地降低了项目协调难度、降低了不可控因素及项目总体风险,对于总周期和成本均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BIM三维数字化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各项目展示中心的设计中。与此同时,集团领导指示由集团信息部、项目管理中心设计部研发建立“BIM系统平台”推广其在设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将设计、工程、成本、营销等项目管理的关键事项搭建四维模型。该项工作计划于2014年完成。
细节决定成败。合肥项目“凤阳花鼓”广场铺装“中国结”与建筑外立面花鼓肌理完美结合。走近展示中心仿佛看到飘逸着 “中国结”的花鼓响起,喜庆的鼓声震撼天空。而组成菱形“中国结”的正是点缀其间、错落有致的旱喷泉。集团领导在项目方案评审中非常关注人视点效果与细部的人性化设计。合肥项目前广场的旱喷泉设计,经过反复讨论后提出要求:设计既要满足喷泉的动态效果,也要从细部的人性化考虑不宜过高。
青岛东方影都项目是集团投资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项目。展示中心——“鹦鹉螺”室外景观区设置六大体验区,除了海滨